4月26日,颐和园德和园再次传出京腔古韵,一张谭鑫培的黑胶碟为空气注入了历史的厚重感,游客恍惚间穿越到百余年前。
历经18个月的封闭修缮,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戏楼————德和园大戏楼恢复到光绪时期最好面貌,重新焕发出皇家戏楼原本的雄伟与韵味,成为解读晚清宫廷戏曲文化的历史讲堂。德和园大戏楼是见证京剧形成发展的重要舞台之一,在中国建筑艺术史和京剧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此次修缮是建国后德和园第三次大型修缮,规模最大、最科学严谨的一次修缮,包括大戏楼、颐乐殿、庆善堂等24座古建筑。依然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不破坏文物价值、最大限度保留和最小干预“的原则,维持德和园的建筑法式、不同时期的构造特点和历史遗存,保护了建筑本体的安全,同时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修缮同期,共完成德和园三维激光扫描、声学测试、戏楼变形监测、历史变迁与营造过程、宫廷戏曲历史文化等五项专项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德和园的价值认知与科技保护手段,为德和园的进一步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同时,根据研究成果及德和园大戏楼宫廷戏曲文化的脉络延展,以戏楼建筑艺术展示、原状文物展陈、宫廷戏曲主题文物展览、科技展示互动、影视展现、戏曲表演、文化科技书籍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多元化展示手段,对德和园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综合立体展现。
恢复皇家戏楼的历史原貌
修缮中,依据颐和园清光绪时期彩画纹饰重绘了德和园的外檐彩画,保留了戏楼内檐原有绘制精美的彩画。同时,对古建殿堂珍贵的清代纸绢类贴落匾额进行了细致修复,按照传统工艺进行了内檐棚壁糊饰的恢复,最大限度延续了历史信息。
通过修缮恢复了光绪时期东西看戏廊原有格局和功能,将1953年封闭改作展室的看戏廊,依照历史原貌重新打开,恢复为清代看戏廊的格局,展示出清代大臣御赏看戏的历史场景。
搭建大戏楼科学系统监测平台
监测人员使用三维数字扫描技术采集大戏楼的基础信息,通过物理缩尺模型计算出戏楼的12个关键结构受力点,在受力点安装监测仪器与数据传感设备,实时监测风雨荷载、地震等对大戏楼结构造成变形与沉降等影响,形成主动的系统性、预防性保护。
可听、可看的宫廷戏曲博物馆
重新开放的德和园更加突出古建筑所蕴涵的科学性、历史性、艺术性和文化性,采取传统展示与现代展示方式相结合、文物原状陈列与现代博物馆展陈相结合、身临其境参观游览与科技文化体验互动相结合、静态展示与活态表演相结合的多元立体化展示方式,向游客呈现出大戏楼、颐乐殿、看戏廊、庆善堂等原状文物陈列精华,名伶戏台曲韵优扬、帝后将相观演的历史场景,《颐和京韵》纪录片,德和园大戏楼声学成就科技体验室“,《庆演昌辰————慈禧与德和园演剧文物展》,让游客浸入历史,感受国粹戏曲文化的历史余音和发展传扬。
同时,将现代博物馆展示功能成功引入古典园林文化展现之中,使得现代的陈展技术与古意盎然的皇家宫苑有机融合在一起。走进扮戏楼,掀开绸缎门帘,展厅的设计与扮戏楼的古建氛围浑然一体,展柜的色彩来自金柱的朱红,扮戏楼内檐的金龙和玺彩画以及金柱的柱础全部成为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展《庆演昌辰————慈禧与德和园演剧文物展》,由颐和园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展期三个月,计划于7月25日闭幕,共展出来自故宫、颐和园、中央美院美术馆、国家图书馆、第一历史档案馆的128件精美绝伦的展品,为游客解读慈禧和德和园大戏楼为背景的国粹京剧发展史。
在演剧行头展区展出的宫廷戏服件件折射出令人赞叹的精致美感。其中,清晚期的”红色缎平金绣龙寿字纹箭衣“上面,龙、云以及寿字等金色纹饰是采用苏绣中的平金针法。平金中的金线是由细丝线为内芯外包裹金箔捻制而成。跨越一个多世纪,这件百年戏服依旧闪烁着烁烁金光。
在清末宫廷演剧活动及其对京剧发展的影响展区,展出了一幅原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颐和园庆寿图“,图中描绘了慈禧太后过万寿节在大戏楼筵宴赐戏的场景。绘画创作于民国时期,虽然采用的是不失严格的写实手法,但是图中描绘的气势恢弘场面,依然能留给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中国古代戏楼建筑最高水平的代表作
大戏楼由两层卷棚歇山顶的扮戏楼和三层歇山顶的大戏楼组成,总高22.73米,相当于7层楼高,是”四大清宫戏楼“(其它三座为圆明园同乐园大戏楼、承德避暑山庄清音阁大戏楼、故宫畅音阁大戏楼)中仅存两座戏楼中体量规模最大的一座。
该戏楼承续了乾隆年创制的宫廷戏台福、禄、寿三层之制,体量高大,内设天井、地井、贯架、辘轳滑车等机关设施,可供近百人同场演出上天入地的神佛大戏,代表了中国古代戏楼建筑的最高水平。通过科学测试和分析证明,大戏楼结构布置合理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声场均匀,混响时间适合京剧演出。完备的舞台表现技术,丰富了戏曲舞台表现力,为连台本戏和宏大演出创造了物质条件。同时,这种巨型戏楼,要求更多的演员配合、更多的砌末设置、更宏大周密的剧本剧情编制和演出组织,对京剧艺术的发展成熟发挥了重要的推助功用。当年演出以《西游记》为原本的《升平宝筏》,孙悟空借助机关从寿台上升至禄台追逐牛魔王。正是得益于精妙绝伦的演剧机关,孙悟空、牛魔王等众天神等虚拟人物的神通广大被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是传统戏曲舞台所不具备的。
据记载:德和园的设计曾经过四次调整,共有五种方案,慈禧亲自审看方案图样,提出修改意见,由此可见慈禧对德和园修建的重视。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德和园基本完成。工程耗资71余万两白银,在颐和园重修经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SITESERVER_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