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目录 | 备注 |
植物 名称 * | 中文名称:油松 (《中国植物志》) 松杉纲 Coniferopsida 松杉目 Pinales 松科 Pinaceae 松亚科 Pinoideae 松属 Pinus 双维管束松亚属 Subgen. Pinus 油松组 Sect. Pinus (《Flora of China》) |
分布 范围 * | 为我国特有树种,产吉林南部、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四川等省区,生于海拔100-2600米地带,多组成单纯林。其垂直分布由东到西、由北到南逐渐增高。辽宁、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有人工林。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
形态 特征 * | 乔木,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裂缝及上部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树树冠平顶,小枝较粗,褐黄色,无毛,幼时微被白粉;冬芽矩圆形,顶端尖,微具树脂,芽鳞红褐色,边缘有丝状缺裂。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厘米,径约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具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二型层皮下层,在第一层细胞下常有少数细胞形成第二层皮下层,树脂道5-8个或更多,边生,多数生于背面,腹面有1-2个,稀角部有1-2个中生树脂道,叶鞘初呈淡褐色,后呈淡黑褐色。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厘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状。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常宿存树上近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长1.6-2厘米,宽约1.4厘米,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长6-8毫米,径4-5毫米,连翅长1.5-1.8厘米;子叶8-12枚,长3.5-5.5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约4.5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
生长 习性 * | 为喜光、深根性树种,喜干冷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均能生长良好。 |
栽培 技术 * | 油松可粗放管 理;欲加速生长,应在5月底前注意灌水、施肥,注意保持土壤疏松,雨季防积水。油松一般采用自然苗木形而不 进行整形修剪,只进行常规修剪,在秋至冬季将枯枝、损伤枝、病虫枝及扰乱 苗木形的枝条从基部剪除。油松病害主要是幼苗期的立枯病,虫害主要是松毛虫 和红蜘蛛,需注意防治。 |
繁殖 方法 * | 播种繁殖、嫁接繁殖、扦插繁殖 |
主要 价值 * | 心材淡黄红褐色,边材淡黄白色,纹理直,结构较细密一,材质较硬,比重0.4-0.54,富树脂,耐久用。可供建筑、电杆、矿柱、造船、器具、家具及木纤维 工业等用材。树干可割取树脂,提取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松节、松针(即针叶)、花粉均供药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