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目录 | 备注 |
植物 名称 * | 中文名称:香荚蒾 拉丁学名:Viburnum farreri W. T. Stearn 英文名:Culver's root 中文别名:探春、翘兰、丹春、丁香花、香探春、野绣球 分类学:植物界/有胚植物亚界/维管植物门/种子植物亚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亚纲/川续断目/忍冬科/荚蒾族/荚蒾属 |
分布 范围 * | 原产地区:产甘肃(华亭、皋兰)、青海(西宁)及新疆(天山),山东、河北、甘肃、青海等省多有栽培。 分布生境:生于海拔1650~2750米的山谷林中。 |
形态 特征 * | 整体株型:落叶灌木,高达5米;当年小枝绿色,近无毛,二年生小枝红褐色,后变灰褐色或灰白色。 叶片特征:叶纸质,椭圆形或菱状倒卵形,长4~8厘米,顶端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基部除外具三角形锯齿,侧脉5~7对,直达齿端,小脉不明显或两面略凹陷;叶柄长 1.5~3厘米,幼时上面边缘被纤毛。 花期与花型:花期4~5月;圆锥花序生于能生幼叶的短枝之顶,长3~5厘米,有多数花,幼时略被细短毛,后变无毛,花先叶开放,芳香;花冠蕾时粉红色,开后变白色,高脚碟状,直径约1厘米;雄蕊生于花冠筒内中部以上,着生点不等高,花丝极短或不存在,花药黄白色,近圆形;柱头3裂,不高出萼齿。 果期与果型:果期9~10月;果实紫红色,矩圆形,长8~10毫米,直径约6毫米;核扁,有1条深腹沟。 |
生长 习性 * | 土壤:喜肥沃、松软的微酸性土壤,不耐贫瘠土壤。 水分:在湿润土壤中生长良好,在积水处生长不良。 光照:喜光,也耐半阴,可以种植在林下。 温度:对温度要求不高,在北方温暖小环境可露地越冬。 |
栽培 技术 * | 追肥:第1次追肥宜在春季开始生长以后;第2次追肥宜在开花前;第3次追肥在开花后。追肥除用粪干、粪水及饼肥外,亦可施用化学肥料,其一般施用浓度为:硫酸铵0.5%~l%、硝酸钾0.1%~0.3%、尿素0.1%~0. 3%、磷酸二氢钾O.1%~0.2%。宜在土中加些腐熟的有机肥、骨粉、过磷酸钙、氮磷钾复合肥等,早春5月施1次腐熟的有机液肥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促其叶茂花繁。花期和休眠期不施肥,从花后到秋末20~30天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忌单施氮肥,以免徒长,翌春叶多花少。 病虫害防治:常见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地老虎、金龟子等,用40%乐果或氯氰菊脂等杀虫剂加水稀释,浇灌苗木根部防治害虫。 |
繁殖 方法 * | 播种繁殖: 第一步:香荚蒾种子采集时间一般在8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后很容易脱落采不到种子,因而到8月初开始要时时观察,果实成熟时要及时采摘,采收果实后除去杂质,将种子浸泡36小时,然后捞出平摊于地面,将果肉踩烂,用清水冲去果肉,捞取种子,凉晒干后,再用筛选除去果皮等杂质,选出净 种后装袋入库,库存管理与其它种子库存方法相同。 第二步:播种前结合深翻(25~30厘米)晾晒,施足基肥,施有机肥45t/hm ,施硫酸亚铁粉末375千克/公顷,磷钾肥750千克/公顷,有机磷杀虫剂30千克/公顷,做成宽1~1.5米,长视苗圃地情况而定的苗床,拾净杂草、石头等杂物,耙好整平,做到土细地平。 第三步:播种前用O.5%~1%硫酸铜溶液浸种6~8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后阴于表面,即可播种。香荚蓬秋播,省时省工,翌年春天出苗整齐,壮苗,播种时间在10月中下旬(一般在土壤冻结前播种即可),播种后灌水1次。 |
主要 价值 * | 香荚蓬早春开放,花期极早,花白色而浓香,为高寒地区主要的早春观花灌木,植株枝叶稠密,叶形优美,可布置庭院、林缘,也可孤植、丛植于草坪边、林荫下、建筑物前。其耐半阴,可栽植于建筑物的东西两侧或北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