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目录 | 备注 |
植物 名称 * | 中文名称:木瓜 拉丁学名: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 英文名:pawpaw 中文别名:榠楂、木李、海棠 分类学:植物界/有胚植物亚界/维管植物门/种子植物亚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亚纲/蔷薇目/蔷薇科/苹果亚科/木瓜属 |
分布 范围 * | 原产地区:原产我国山东、陕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 分布生境:常见分布于疏林下或林缘。 |
形态 特征 * | 整体株型: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10米,树皮成片状脱落;小枝无刺,圆柱形,幼时被柔毛,不久即脱落,紫红色;二年生枝无毛,紫褐色。 叶片特征:叶片椭圆卵形或椭圆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8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刺芒状尖锐锯齿,齿尖有腺,幼时下面密被黄白色绒毛,不久即脱落无毛;叶柄长5~10毫米,微被柔毛,有腺齿。 花期与花型:花期4月,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短粗,长5~10毫米,无毛;花直径2.5~3厘米;萼片三角披针形,长6~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花瓣倒卵形,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长不及花瓣之半;花柱3~5,基部合生,被柔毛,柱头头状,有不显明分裂,约与雄蕊等长或稍长。 果期与果型:果期9~10月。果实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暗黄色,木质,味芳香,果梗短。 |
生长 习性 * | 土壤:对土质要求不严,但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较好,低洼积水处不宜种植。 水分:喜半干半湿。在花期前后略干。土壤过湿,则花期短。见果后喜湿。若土干,果呈干瘪状,就很容易落果。果接近成熟期,土略干。果熟期土壤过湿则落果。 光照:不耐阴,栽植地可选择避风向阳处。 温度:喜温暖环境,在江淮流域可露地越冬。 |
栽培 技术 * | 定植:木瓜多先叶后花,花期3至6月,果期8至10月,霜降前后逐渐进入落叶休眠期,雨水过后叶芽开始萌动。所以,欲保证中老龄树移植成功,一般移植时间要控制在10月下旬至3月上旬这段时间内,否则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 防护:木瓜系浅根性树种,中老龄树干皮秀丽,多直伸枝条、萌芽抽枝能力较强。因此,种植过程中,一要防伤皮、树干及主枝尽量用草绳缠绕严密,1至2年内不要解开,任其自然烂掉;二要防伤干,切忌重截和不注重保护枝干的现象,以免影响景观效果;三要防伤根,起挖木瓜时,要尽量放大开挖直径,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个侧根的完整性,防止随意断根行为,从根本上为树木的成活提供保证。 促果:第一年至第二年,随时将花摘下。第三年春,加强管理,追好花前肥、果实膨大肥、秋肥。花前肥亩施5公斤尿素、10公斤复合肥,提高坐果率;5月下旬施果实膨大肥,亩尿素20公斤、复合肥50公斤,确保肥料充足,提高单果重量。秋肥亩施5000公斤土杂肥、50公斤碳铵,为次年丰收打下基础。另外,根据旱涝情况及时浇水排水。 |
繁殖 方法 * | 播种:当果实变为暗黄色成熟后采摘,风干贮藏,翌年的3至4月剖开果实,取出种子,随即播下;也可在果实成熟后,随采随取随播,或将种子沙藏过冬,翌年春播。播种方法可用盆播、苗床播种,播后覆土1厘米,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约20天左右出苗。 嫁接:以二三年木瓜实生苗做砧木,取优良品种的1年结果枝做接穗,在春季进行枝接。 压条:对于植株中上部的枝条可采用空中压条的方法,等生根后,切离母体,单独栽种;对于灌木状丛生植株,可在生长期把下部的枝条下拉并固定在地面,然后埋土压实,秋季落叶后切离母株栽种。 |
主要 价值 * | 木瓜是常见的观赏植物。其果实果皮干燥后仍光滑,不皱缩,故有“光皮木瓜”之称。木瓜果实味涩,水煮或浸渍糖液中供食用,入药有解酒、去痰、顺气、止痢之效。木材坚硬可作床柱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