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目录 | 备注 |
植物 名称 * | 中文名称:铃兰 |
分布 范围 * |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浙江和湖南。朝鲜、日本至欧洲、北美洲也很常见。 |
形态 特征 * | 植株全部无毛,高18-30厘米,常成片生长。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3-8.5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楔形;叶柄长8-20厘米。花葶高15-30厘米,稍外弯;苞片披针形,短于花梗;花梗长6-15毫米,近顶端有关节,果熟时从关节处脱落;花白色,长宽各5-7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有1脉;花丝稍短于花药,向基部扩大,花药近矩圆形;花柱柱状,长2.5-3毫米。浆果直径6-12毫米,熟后红色,稍下垂。种子扁圆形或双凸状,表面有细网纹,直径3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
生长 习性 * | 性喜半阴、湿润环境,好凉爽,忌炎热,耐严寒,要求富含腐殖质壤土及沙质壤土。生阴坡林下潮湿处或沟边,海拔850~2500米。 |
栽培 技术 * | 栽植覆土5厘米以上,栽后浇透水。春季萌发后,每15天追肥1次,天旱时注意浇水,花茎抽出后停止施肥;花凋谢后及时剪去花梗,再追肥1~2次。晚秋地上部枯萎后,覆盖腐叶、牛粪,保护根茎及其休眠芽露地越冬。地栽需每隔3~4年分栽一次。盆栽多选择肥装而硕大的根茎芽,每盆栽4~5个芽,需每年换盆一次。促成栽培:将低温处理过的根茎栽植,整个栽培期间温度维持在18~20℃左右,注意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约一个月可以开花。有褐斑病危害,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 |
繁殖 方法 * | 以分割根状茎及根茎末端的小鳞茎繁殖。 |
主要 价值 * | 带花全草供药用,有强心利尿之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