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目录 | 备注 |
植物 名称 * | 中文名称: 黄刺玫(《中国植物志》) |
分布 范围 * | 东北、华北各地庭园习见栽培,早春繁花满枝,颇为美观。 |
形态 特征 * | 直立灌木,高2-3米;枝粗壮,密集,披散;小枝无毛,有散生皮刺,无针刺。小叶7-13,连叶柄长3-5厘米;小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稀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上面无毛,幼嫩时下面有稀疏柔毛,逐渐脱落;叶轴、叶柄有稀疏柔毛和小皮刺;托叶带状披针形,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呈耳状,边缘有锯齿和腺。花单生于叶腋,重瓣或半重瓣,黄色,无苞片;花梗长1-1.5厘米,无毛,无腺;花直径3-4(-5)厘米;萼筒、萼片外面无毛,萼片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内面有稀疏柔毛,边缘较密;花瓣黄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花柱离生,被长柔毛,稍伸出萼筒口外部,比雄蕊短很多。果近球形或倒卵圆形,紫褐色或黑褐色:直径8-10毫米,无毛,花后萼片反折。花期4-6月,果期7-8月。 |
生长 习性 * | 喜光,稍耐阴,耐寒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瘠薄,在盐碱土中也能生长,以疏松、肥沃土地为佳。不耐水涝。为落叶灌木。少病虫害。 |
栽培 技术 * | 栽植黄刺玫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需带土球栽植,栽植时,穴内施1~2铁锨腐熟的堆肥作基肥,栽后重剪,栽后浇透水,隔3天左右再浇1次,便可成活。成活后一般不需再施肥,但为了使其枝繁叶茂,可隔年在花后施1次追肥。日常管理中应视干旱情况及时浇水,以免因过分干旱缺水引起萎蔫,甚至死亡。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霜冻前灌1次防冻水。花后要进行修剪,去掉残花及枯枝,以减少养分消耗。落叶后或萌芽前结合分株进行修剪,剪除老枝、枯枝及过密细弱枝,使其生长旺盛。对1~2年生枝应尽量少短剪,以免减少花数。黄刺玫栽培容易,管理粗放,病虫害少,但容易得黄刺玫白粉病。 |
繁殖 方法 * | 黄刺玫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因黄刺攻分蘖力强,重瓣种又一般不结果,分株繁殖方法简单、迅速.成活率又高。对单瓣种也可用播种。嫁接、扦插、压条繁殖法也可。 |
主要 价值 * | 可供观赏。可做保持水土及园林绿化树种。果实可食、制果酱。花可提取芳香油;花、果药用,能理气活血、调经健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