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与彼得夏宫——中俄两国皇家园林”阿廖娜•瓦西里耶娃油画展”

发布日期:【2017-07-26】


1.jpg

为了更好的发挥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播功能,积极加强国际园林遗产领域的交流合作,为首都观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游览项目,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与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彼得夏宫)共同举办“颐和园与彼得夏宫——中俄两国皇家园林”阿廖娜•瓦西里耶娃油画展(以下简称“展览”),展览地点是德和园展厅,展期为2017年7月25日至8月30日。本次画展旨在加强中国颐和园与俄罗斯彼得夏宫国家园林博物馆这两座世界文化遗产级大型皇家园林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关系。展品由俄罗斯艺术家协会会员、艺术学副博士、圣彼得堡女艺术家阿廖娜•瓦西里耶娃为这两座辉煌的建筑园林专门创作的系列绘画作品,她曾荣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此次展览共展出41幅油画作品,其中19幅描绘颐和园景致,22幅描绘彼得夏宫景致,以及2件彩釉艺术瓷盘。

彼得夏宫兴建于18世纪初,曾是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夏季的行宫,占地430公顷,夏宫内共有150多处喷泉,是俄国沙皇接待外国大使举行皇家庆典的场所。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00.8公顷,1888年重建后,成为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乾隆皇帝建颐和园时,中国正处于两千年封建文明的最后一个巅峰期,彼得大帝修彼得夏宫时,俄罗斯正处于农奴社会向现代文明进化的关键期,两座200多岁的皇家园林,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它们几乎在同时,见证了两大文明的发展和演进。两座大型园林均临水而建:颐和园建在宽阔的昆明湖畔,而彼得夏宫则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两座园林虽国别不同,风格相异,但它们都是中俄两国皇家园林的代表和精华,也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中俄民族人民智慧结晶。

阿廖娜•瓦西里耶娃是一位具有非凡文化眼界的油画家,用油画的形式将颐和园和彼得夏宫这两座著名中俄园林建筑景观进行对比, 可以使两种文化的人文理念更加接近。这两座皇家园林虽远隔万里、风格迥异,但欣赏艺术家的作品,会让我们感受到不同历史文化的和谐共鸣。她以全新视角关注和发现了中俄皇家园林(颐和园与彼得夏宫)独特的艺术之美,将此作为自己油画艺术创作的对象,无论是寻求夏日清凉的颐和园,还是捕捉寒冬温暖的彼得夏宫,在她色彩明亮、充满活力的绘画中都被表现的恰到好处,光影流离,美不胜收。她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勤奋劳动,形成今天这样一个独特的艺术专题,并通过这个专题将俄罗斯彼得夏宫和中国颐和园联系在一起,在给人以油画艺术审美享受的同时,也对中俄两国的皇家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为筹备本次画展,艺术家阿廖娜•瓦西里耶娃利用几年时间(2014-2017)创作出了60幅绘画作品,15件彩釉艺术瓷盘,这些作品描绘了两座园林建筑绚丽多姿的风采,是画家多年创作生涯的成果,阿廖娜•瓦西里耶娃最初以赫尔岑师范大学(圣彼得堡)的绘画教师身份与中国艺术家合作,为推动中俄两国艺术家之间合作与对话做出重要贡献:她多次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展览活动、写生以及大师课讲座,其作品也被诸多公立及私人博物馆、画廊、政府机构收藏。她来中国达20多次,每次均进行写生创作。尊崇自然,体现地域文化,完全摒弃对照片的依赖是其追求的创作理念。她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户外写生绘画风格:光线感强,画面真实 、兼具动感,揭示出彼得夏宫与颐和园的细节之美:明快与和谐、壮观与隽美以及几世纪以来带给人们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在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的支持下,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在彼得夏宫国家博物馆“别努阿派”分馆的展览大厅举办了该展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今年,在彼得夏宫倡议下和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的推动下,颐和园积极与彼得夏宫联合举办此次展览。该展必将为双方进一步深入开展更加紧密和广泛的中俄两国园林遗产保护与文化交流开辟出新的合作之路。


颐和园与彼得夏宫——中俄两国皇家园林”阿廖娜•瓦西里耶娃油画展”图文链接

  • 今朝寒食了,又是一年...
  • 颐和观展 | “青铜...
  • 颐和园昆明湖冰场正式...
  • 颐和金秋送爽 百年古...
  • 带它回家——来自“颐...
  • 9月28日颐和园部分...